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物專訪

首頁 / 系所友會 / 人物專訪
::: :::
日期:2019-10-29
_archive_2426_cc1d1d66

_archive_2426_cc1d1d66

_archive_2427_ac14aeee

_archive_2427_ac14aeee

_archive_2426_cc1d1d66
_archive_2427_ac14aeee

張易婷

 廣電系其實一開始並不是我的第一志願,高中的時候本來想唸法律,但指考的時候卻被爸媽反常地建議要不要試試傳播相關科系,這點跟我聽說的,其他同學是和家裡革命才能順利選填廣電系是蠻大的差別。但也因此相對地,我一開始並沒有明確的方向,對產業也不太熟悉,其實心裡挺蠻茫然。但很感謝第一年的導師瓊文老師,那時候都會單獨約同學聊天,讓我開始懂得去釐清自己到底對未來的想像是什麼。相較於很多同學一開始就熱愛拍片或是立志當導演,我是一直到大二真正開始接觸拍片的實作功課後,才發現自己其實有點喜歡聲音這一塊,但那時對聲音的認識也僅止於現場收音和一點點配樂的概念。

 話說回來,大學生活除了滿滿的系上課程,當時廣電系最引以為傲的文化盃也都沒錯過地參加了四年,當過聲部長;另外也參加了兩年的金旋奬籌備,和大三時系上的適芳老師主持,與新聞局(現為文化部)合開的流行音樂人才培訓課程。這幾件看似不相關的事情,卻隱約都有一個共同點在,也就是音樂。我一直都不是那種很瘋著在玩樂團的人,但大學生活卻也是以這樣的形式被音樂填滿,發現自己以前學音樂的經驗讓我能很快學會基礎的音樂創作這件事,大概間接影響了我日後想走配樂相關產業吧。

 大學時修最多也最重的實作課程是秀玲老師的課,我想我們這幾屆都受老師的影響挺深的,至少學會了基本判讀文本和畫面,以及如何說故事的概念,這對我後來在工作上其實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雖然我一直都在聲音後製的圈子中,但跟很多聲音專長或音樂本科出身的人比起來,我的確因為廣電系的訓練而對影像和所謂畫面中演員的“戲”比較敏感,這也是做影像聲音/音樂後製所需要培養的,一種很關鍵的對於聲音與畫面契合度的sense(當然有時候不是契合,而是需要反差。這種很需要創意的判讀,也是當時在系上不知不覺累積起來的無形能力)。

大概大二下學期,開始決定自己要往聲音的部分發展。但當時的我除了學機器比較快之外,由於學校缺乏這類的資源,我當時也沒學會自己向外尋求,因此進步十分有限,只能在每一部自己拍的片中都試著寫配樂,最後畢製的時候很反骨地硬是做了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當年還是劇情片為大宗),逼迫自己先從寫音樂開始,再發展成畫面。其實在那時是很痛苦的,因為真的沒有資源也沒有人可以問。除了帶畢製亞維老師盡力提供的硬體幫助,另外在課外力昕和耘之老師也給了很多中肯的建議。最後推我一把,確定讓我想投入聲音、配樂相關行業的,還是適芳老師。快畢業的時候拿了畢製去找適芳老師,問了一個我最在意的問題:想請一直以來有聽過我的作品的老師,可以很誠實地告訴我,我到底適不適合這個行業嗎?

很感謝當時老師的回應是肯定的,當然或許也是一種希望年輕人不要太早放棄的鼓勵,但對當時的我是很有力的強心針。

 畢業後在做動畫配音的錄音室,學會了基礎符合電視標準的錄音混音,和些許的音效設計,以及第一次真正接觸了5.1聲道的相關製作,但也一直沒忘要持續往配樂方向前進,因此後來出國念了配樂相關科系,算是給完全沒有音樂科班背景的自己一個踏入圈子的開始。回國後繼續投入聲音後製,只是這次是加入主力是做電影聲音後期的公司,磨練更細緻和深入的聲音後製技巧,也在業餘時間持續和許多短篇動畫新秀導演合作配樂。

 其實我自己也還走在跌跌撞撞、但是努力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養活自己的路上。如果真要給學弟妹們什麼建議的話,我會覺得,不要放棄任何你覺得心動的機會,無論和你的夢想有沒有直接相關,所有一切都會在未來變成你的養分,因此沒有所謂的做什麼事情是「浪費時間」或是「後悔」。畢竟時間不會停下來,正向地接受目前自己的情況允許下能做到的事情,即便可能看起來繞了遠路,但是堅持久了就是自己的!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