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物專訪

首頁 / 系所友會 / 人物專訪
::: :::
日期:2022-03-02

【文:徐歆】

知名心理諮商師及作家,同時也身兼樂團的主唱,出版過《情緒勒索》、《過度努力》等著作,然而在成為心理諮商師前,周慕姿心理師已經擁有 7 年的傳播領域經驗,且在 29 歲時才決定轉換跑道。

為了追夢義無反顧

小時候立志成為一名律師的周慕姿,在高中時看了歌舞劇《吻我吧娜娜》燃起了一股熱情「我也想寫出那樣的劇本」然而家中的長輩不願意讓她就讀藝術類的大學,為了實現寫劇本的夢想,在考量了距離與學費的成本後,她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政大新聞系,「這樣講起來有點不好意思,因為我原本的期盼並不是為了要當記者哈哈。」周慕姿笑著說。

在高中時期就身兼校刊社與攝影社的成員,這些經驗讓周慕姿在文筆與攝影方面擁有比其他學生更多的天賦,她說:「寫作對我來說是很輕鬆的,我大概 20 分鐘可以寫一篇 3,500 字的文章或心得,所以其實我唸新聞系的時候,在學習上是很輕鬆的。我在學校學的東西跟上課交代的東西,根本上是在使用我原本就會的、擅長的技能。」周慕姿也笑著分享在大學的新聞寫作課所發生的趣事「當時在媒介寫作的第一堂課時,我交的作業就被老師拿出來分享給大家,稱讚說『我都還沒有上課就寫得這麼好』,但是我那堂課其實沒有去哈哈哈」

轉職的道路永遠不嫌晚

在大學四年級時,周慕姿也面臨了大家都會面對的問題,那就是「未來要做什麼」,她說:「當時很多同學早就立定要成為記者或是主播,可是我自己一直都沒有很想當記者。我那時候有去三大電視台跟廣播電台實習,那時候兩個實習下來我的感覺是『天啊!我好草莓族哦,我一點都不適合這麼高壓的工作環境』。」在這樣非常迷惘的階段,周慕姿選擇報考了政大廣電所,順利考上後利用繼續唸書的藉口逃避了面對未來生涯的抉擇。然而在寫論文的階段時她卻卡關了「我既不想寫跟大家一樣的主題,可是自己想寫的又很難、寫不出來,我就想說那我先去工作好了。那時後藉由老師的推薦去應徵了基金會的工作,一做就做了 5 年。」

在 29 歲左右,周慕姿開始思考到「在基金會可以學的東西我都會了,那接下來要幹嘛呢?」當時面臨到家中長輩的催婚,讓她再度面臨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到底要結婚呢,還是要重新去思考我未來的生涯是什麼?那時候很多身邊的長輩會建議我趕快結婚生小孩,已經不是 22 歲的年紀了還要思考什麼未來生涯。」但是基金會的工作經驗讓她有了新的想法「第一份工作有一個好處,它不一定會讓你知道你喜歡什麼,可是它一定會讓你知道你不喜歡什麼。藉由上一份工作的經驗,我理解到自己不太適合在組織裡工作,所以我最好能從事一個以證照為基礎的職業,這樣獨立工作的可能性就會相對高一點。」另外她也發現到「我喜歡有意義的工作,做這件事情可以幫助到別人,會讓我覺得很有意義感。再加上那時候 88 風災的時候,我有機會去見到一些人、看到一些事,我就發現有時候我們一直說要用物質幫助別人,但是當他們遇到很大的災難或是創傷的時候,實際上他們心中有一部分是用多少的物質都幫助不了的,而那個東西對他們來說卻是最重要的。」

有了這樣的領悟後,她開始思考有什麼樣的工作能符合「有意義感」、「能穩定賺錢」與「進入門檻不會太高」,心理諮商師變成為了她的最終選擇。「其實我考慮了快 2 年,我念了 7 年的傳播,在快 30 歲的時候要我放棄這些東西、重新學習一個東西,其實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維持現狀的工作又讓自己不快樂,所以我最後還是決定試試看,再為我自己未來的生涯找回一點主控權。」於是她勇敢地辭掉了基金會的工作,推甄了國北校大的諮商所,開啟了人生新的道路。

傳播與諮商的碰撞

由於非本科系出身,周慕姿在剛進諮商所時幾乎天天往圖書館報到,「因為自己什麼都不會,所以我碩一幾乎都是在圖書館裡度過的,除了打工跟睡覺的時間之外,其他時間我都從早上8點就去圖書館待到上課時間,中午又去圖書館直到下午的上課時間,下課後又去打工,就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由於年紀的關係,她也給了自己很多的壓力,告訴自己一定要在 3 年內寫完論文畢業,「碩三的時候我就是每天早上 9 點工作到下午 5 點,然後回到家大概 7 點就開始寫論文,寫 5 個小時,每天都過這樣的生活,非常辛苦,那時我先生就會說:『如果你大學的時候就念諮商,現在就不用那麼辛苦,也不會浪費那 7 年的時間。』」

但是周慕姿並不認為這些時間是被浪費掉的,「我說實話,不只念傳播的 7 年,包含在基金會工作的那五年對我的幫助都非常大。像我們在做諮商訓練的時候就是訓練諮商的過程,我們不會訓練說話的技巧跟寫作的文筆,雖然我本來文筆就不差,可是在念傳播、新聞、廣電的過程中,那些作業、申論題、腳本企劃等等會讓我們需要一直不停地思考很多東西,不會只從表面去看待問題,而是會一直去思考問題本身的背後有什麼樣的脈絡性,再加上念傳播本來就要學心理學與社會學,這些東西都對我本身去理解個案都有非常非常大的幫助。」她也分享到:「我們在學諮商的時候會比較以個人出發,可是傳播很多時候是以大眾作為出發點的,我發現這些傳播學的基礎跟脈絡讓我在了解一個人的背景時,可以很快的抓住分析重點,之前所做過的記者訓練也讓我可以很快地在對方的語言中抓住重點。以前在傳播所學到的東西,也讓我對社會的敏感度更高,像是我之前寫的《情緒勒索》,裡面就討論了很多整個文化、社會還有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習慣對我們造成的影響,我們心裡的想法、行為跟感受是怎麼被這些東西所影響然後卡住等等,我認為這跟傳播也有很大的關聯性。」

人生沒有正確的解答,只有屬於自己的選擇

在經過了 7 年傳播的洗禮後,一直到成為心理諮商師的這個過程,周慕姿並沒有後悔「這一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有很多時候沒有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你是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的。現在你在這個領域裡,對很多東西的看法與踩的利基點可能跟你的同學很『不一樣』,那大概就是跟基於你以前的經驗,而那一個『不一樣』其實是很珍貴的。我覺得傳播跟諮商這種比較偏社科相關的範疇,其實大家都會很看重個人的獨特性是什麼,那些就是可以為社會做一些貢獻、讓社會能有更多元的可能性。」

最後周慕姿心理師也提醒大家「我覺得跨領域是很困難的,可是既然有機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那也不用去遺憾或是後悔自己過去為什麼不早點開始,因為有了過去所累積的那些經歷,現在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你會去注意一些別人不會注意的地方,而這就是你很獨特、也很值得珍惜的部分。」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