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物專訪

首頁 / 系所友會 / 人物專訪
::: :::
日期:2023-08-16

傾聽與理解是一生的課題──專訪學者張煜麟

 

圖:張煜麟提供/文:黃薇心

 
  與煜麟學長的這次訪談,是我第一次線上訪談。學長現在是佛光大學的助理教授,從政大廣電系畢業後,一直在研究領域深耕。對於專訪,其實我很堅持面對面訪談,因為這樣所見到的,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可以看到他穿什麼材質的衣服、聞到他的氣味;但在網際網路上,我們的視線注定是彼此錯過的,看到的即時影像必然是有時差的。然而,學長則認為訪談有其目的性,換言之,如果線上訪談能更直接達成撰寫訪問的目的,其實未必不好,畢竟實體訪談更容易延伸與岔題。於是我們開始了本次的線上訪談。
 

回首政大時光

 

  當年之所以選擇就讀廣電系,學長是因為高中在新聞傳播社團的經驗,讓他接觸到傳播領域,大學才意外地選上廣電系。當時廣電系甫成立,電視製作的實作課程讓他印象最為深刻,而讓他景仰的老師則是侯老師與關老師。除此之外,說起大學時期印象最深刻的時光,莫過於是在今日影音實驗室的前身——廣電製作中心度過的日日夜夜,生活好像都跟攝影棚綁在一起,一直在中心維護設備,其他的細節因為年代久遠也記得不太清楚了,只是景況大抵如此。

 

  原本學長預計畢業後就要進入業界工作,但實際去實習後,他發現業界的生態其實未必適合每一個人──諸如薪資、工時與職涯發展等各個層面,並非那麼符合他的期待,故轉而繼續攻讀傳播研究所。然而,在政大廣電系的經驗也一直影響著學長的研究興趣,因而持續鑽研有線電視、網路科技的相關領域;不想被設限的他,在大學時期也輔修了企管系,希望開發多元的道路。

 

  回想這些學習經驗,儘管後來學長選擇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但他認為廣電系帶給他的實作能力仍然有所幫助,除了得以接案補貼生活,更是在未來的學術生涯中,藉著理論與實務經驗的相輔相成,為他累積更深厚的研究基礎。

 

訪談的重點是傾聽

 

  學長目前致力於生命史與口述傳記的研究,希望能將這些典範融入傳播研究與教學,研究過程中也累積了許多的訪談經驗。問起他做訪談有何要領?學長則表示比起「提問」,更為重要的其實是「傾聽」,就像他們的訓練中亦少有針對口條的培養,更多是在練習傾聽的能力。

 

  當然,訪談勢必有其技藝,但學長認為,訪談主要是由「傾聽」來帶動,也因此多數人的訪談若是做不太完整,都是因為忽視了傾聽的重要性 。倘若不仔細傾聽受訪者,便難以達成一場好的訪談,只要能謹記這一點,那麼其他的技巧便比較是操作上要注意的細節,不須太過緊張。

 

  試想當我們在溝通時,也時常是急著講自己想說的話,卻忘了交流是要達成互動、相互理解的可能。或許得學習把自己當作中空的管子,輸出自己想說的話,同時也保留接收他人意見的空間,才是最理想的溝通情境

 

跨世代溝通 首重理解

 

  談到溝通,跨世代溝通與青銀共創亦是當今高齡化社會下的重要議題,學長對此也有一番見解。他認為,就像世代間時常出現無法溝通跟理解的問題,而「傳播」學科之所以能夠運作與存在 ,正是為了解決諸如此類無法溝通的困境。「如果可以輕易溝通,我們幹嘛需要傳播學科呢?」學長說,跨世代溝通的問題亦然,每個人對世界的理解皆源自其自身所處時代的生活經驗,而理解不同世代的人從來就不容易,故傳播的研究跟實踐,正是探索彼此可理解性的方法之一。

 

 

  現今新興的傳播研究領域,如「老人傳播」與「世代溝通」,亦是建立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例如老人傳播,學長表示其為研究敘事的問題,像研究敘事關懷癌症病人的臨終。然而,這些多半是當前大學階段比較不會觸及的範疇,但學弟妹若未來進入研究所,或許也有機會能夠更深入地研究與探討。

 

  其實,不只是老人傳播領域,學長認為目前大學階段多半著重於基礎學科與實作能力,較難觸及太深的傳播領域課題,因此多數同學其實不見得能真正掌握傳播研究的內涵。若是想要更進一步地接受傳播學門的訓練,學長也鼓勵學弟妹能夠嘗試進入研究所,屆時便能依照各自的研究興趣,進行更深且更廣的學習。

 

為人之師表

 

  在準備訪談時,我恣意地在網路上瀏覽,發現學長在佛光大學有教授中國傳播的課程內容,便以為學長對中國大陸的傳播自有研究。但學長表示,其實他真正的研究專業,跟生命故事研究比較有關,只是為了符合學生修課的需求,因此往往會準備不同的主題去教課。

 

  作為教師,學長觀察到學生狀態的多樣性。政大有政大學生的樣態,私立學校的學生亦有自己的模樣。因此,教師需要依照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動機狀態、還有性格上的差異,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與計畫,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學生沒有好壞的問題,只是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正如學長所說,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他們的差異,這就是老師這個角色應該要做的調適。

 

  而這些反思與調整,不只源自多年的教學經驗,亦是學長本身的個性使然。學長說自己是問題解決型的人,只要遇到有問題,就會想要了解、進而解決,不知不覺間,便接觸了許多教育議題。而這一切,則皆是源自那份「遇到問題,那就解決」的初心。

 

給學弟妹的勉勵

 

  最後,問起給政大廣電學弟妹的勉勵,學長提示了兩點。第一,充分運用大學的資源,他回想自己當年是系上的邊緣人,但其他同學的聯繫多半卻是很緊密的,那些人際關係對於未來的職場發展其實是有非常有用的。因此,可以把廣電系看作是一個珍貴且龐大的資源庫,盡可能跟系上師生保持良好的關係,不論未來有沒有從事相關產業,相信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不要只將大學視為得到學位的工具,反而應該看成彼此互助的場域,或是一個長期的社會支持系統。若只把大學當成拿學分、拿學位的地方,自己跟其他網絡的聯繫就容易變得疏離。現在的社會變遷十分快速,盡可能找到自己與大學生活、甚至整體網絡的連結,進而使用這些資源去提升自己,也會因此發現自己其實從不孤單,這才是大學最有意義的地方。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