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物專訪

首頁 / 系所友會 / 人物專訪
::: :::
日期:2020-05-15

撰文/ 黃若恩

身為政大新聞系校友的謝杰廷老師,畢業後不僅考上建築、美術相關研究所,更依序完成音樂和舞蹈學位,並回到母校教授傳播敘事、劇場設計等課程,在這個環境每天劇烈變化、極需整合能力的時代,老師可說是跨領域的成功例子之一。廣電系的學生除了拍節目、拍片,「劇場」亦是一塊不可或缺的發展領域,因此這次邀請到謝杰廷老師,來談談他在德國對於相關領域的所見所聞,以及需具備的能力和市場未來趨勢。

 

從肢體啟發學生於日常生活觀察的敏銳度

老師在傳播大一大二不分系教授必修科目「傳播敘事」,並負責講述「身體」領域,帶領學生藉由閱讀身體的姿態或是動態訊息,了解這些資訊是如何擴及到其他的面相。「譬如學生上課時的身體姿態可以看出他們很專心、很想睡、心不在焉等等,這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會透露出訊息,而我們常在接收它們而不自知,我認為能有『意識地』閱讀事物的動態或姿態是相當重要的。」

老師在課堂中透過分析舞蹈的動作來反思身體的細節,他說,同學們常覺得舞蹈和傳播明明天差地遠,但透過解構舞蹈系統、拆解每個微小的擺動和舞步,這些疑惑通常能被解答,因為「身體姿態透露出的訊息」就是廣義的「傳播」。

 

新興的非典型劇場,開啟台灣劇場的另一種可能性

「非典型劇場」指的是跳脫舊有鏡框式劇場的規模,將演出拉離舊有的劇場舞台、固定的劇場燈等等,讓表演發生在不同的空間,如廢棄的倉庫、廣場、工廠、美術館等等,進而呈現一場作者與空間的對話。

在德國學劇場的謝杰廷老師對此十分著迷於,老師特別提到前陣子剛結束的台南藝術節,「我記得當中有一個演出在菜市場進行,你可能會想說菜市場怎麼可能作演出,但他可能就非常適合進行一些不在劇場裡面才能進行的演出形式。這種非典型劇場的作者或策展人都要很有意識地去開發、挖掘當地是否能觸發創作的想像,台灣現今越來越多這類型的藝術呈現,要觀看者透過他所處的空間去閱讀一個作者要傳遞的故事。」

 

跨領域牽起作者與作品的連結

本身即是跨領域藝術家的謝杰廷老師面對傳院改制成不分系,他說他能夠知道當中的好處是什麼,像現今的劇場即建立在大量的採訪基礎上。「離開鏡框式劇場後,要讓演出發生需要很多設計,設計需要很多的採訪、田野和研究。例如讓觀眾帶著耳機走訪巷弄、咖啡廳、街區等等,當我們直接把演出場所拉進日常生活場景,身為創作者的你就必須要和餐廳打交道、要去調查街道背後的歷史,這可能就和大家所想的前置作業不一樣了。」

老師還說,「對我來說有故事就有劇場。觀眾若是可以很直接地感覺到作者與展演空間──也就是作品的連結,對我來說這就非常『劇場』。而這類型的劇場本身就是跨媒介,絕對不是只有分類在廣電的劇場設計課程,反而跟新聞採寫、研究方法有很大的關係,創作者需要有大量關於傳播、關於媒介的理解。」

 

閱讀和理解得以在原有的邏輯運轉中突破限制

在德國的高等教育,若是要學習一套專業技術就必須到「學院」,而「大學」是一個專做人文、理論的研究和反省的地方。謝杰廷老師分享他到德國的時候,從來沒有被問過「會不會跳舞或編舞?不會跳舞為什麼可以做舞蹈的研究?」,諸如此類的質疑──而這是在台灣經常被問到的問題。

政大並非技術學校,老師說在這裡的課堂一定不會是給你答案的地方,為師應該不斷挑戰學生,讓課堂被形塑成一個提問的空間,而面對人文思潮對藝術帶來的重要影響,身為學生能做最重要的事,就是閱讀。「所謂閱讀並不是指去讀專業技能的書。我在德國的學習歷程是音樂和舞蹈,但我讀非常多哲學作品,它能夠引發美學人文理論的討論,讓你不會去接受一套既定的陳規。」

老師舉例自己在教非典型劇場時也曾花時間解釋傳統劇場背後的邏輯和運作,為的便是讓長期在這工作的人能退一步認識這一套觀看技術,進而意識到「如何在這個原有的規則下創造可能性」。

老師建議廣電系的學生無論正埋頭進行創作與否,都不能停止閱讀。「當帶著一種反省、探究的心態去讀小說或各類的書籍,資訊就不再只是資訊,而是一些刺激、觸發自己靈感,並將反映到在生活產生了重新的一種觀察,成為不斷叩問、挑戰你的東西,而你們值得被挑戰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