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電子報各期內容

首頁 / 廣電給你報 / 電子報各期內容
::: :::
日期:2016-01-28

169 期(2014/09 - 2014/10)

教師榮譽

恭賀本系老師以及系友獲得第 49 屆電視金鐘獎

【撰稿/謝家瑜】2014/10/29

第 49 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10 月 25 日晚間於國父紀念館舉行,本系兼任老師王小棣導演及系友張可欣,以公共電視的「刺蝟男孩」勇奪最佳戲劇節目獎以及最佳戲劇節目編劇獎兩項大獎,張正芬老師也以三立電視的「我的自由年代」拿下節目行銷獎,同時廣電系大學部第 4 屆系友舒夢蘭,以東森電視「聚焦全世界」獲得教育文化節目獎,表現十分亮眼。

「刺蝟男孩」奪得第 49 屆金鐘最佳戲劇節目獎,以單親家庭的孩子觸法,探討受刑人重生,結構雖然複雜,但卻脈絡分明、深入人心,是打敗其他入圍的5部作品,得到大獎的原因。由於「刺蝟男孩」長時間在監獄拍攝,因此辛苦程度遠高於其他題材的電視劇,劇名用到刺蝟,意指「刺蝟天性膽小易怒,也容易緊張,當牠縮成一顆長刺的球,你打算怎麼跟牠做互動呢?」,也暗指現代青少年犯罪情況越來越多,探討受刑人該如何重新掌握新生機會。王小棣導演在得獎的時候說,故事的背後想要表達的是,生命中有很多因為家庭的因素、人生困境種種不順遂的時刻,而這次得獎的最大意義,就是對這些遭遇困境的人說一聲:「加油」。

本系張正芬老師擔任三立電視台行銷公關部副總監,本次金鐘獎以「我的自由年代」拿下最佳節目行銷獎。為了行銷「我的自由年代」,張正芬老師將主題定為「1995 年代,傳遞美好價值的校園愛情故事」,不但舉辦了「90 年代十大金曲網路票選」、「募集 90 年代和校園生活照片」等相關活動,同時隨著劇情的走向,安排演唱會等活動,讓「90 年代」頓時成為民眾之間的熱門話題。張正芬上台領獎時,表示台灣一定要有自己的電視劇可以看,才能說自己的文化,同時也會繼續努力製作戲劇,創造華流。

本屆的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則由本系校友舒夢蘭主持的超視《聚焦全世界》得獎,獲獎後,她表示主持《聚焦全世界》已經3年,拍攝過程當中有許多意外,不但曾在南北極超過零下 30 度的低溫下工作,也曾經為了捕捉獵豹狩獵的畫面,差點被攻擊,索性最後獵豹轉頭走開,沒釀成意外。

恭賀廣電系兼任老師王小隸榮獲國家文藝獎

【系辦整理報導】2014/10/31

第 18 屆國家文藝獎贈獎典禮於 2014 年 9月 24 日舉行,本屆評選出六位傑出藝術家-影視戲劇藝術家王小隸、舞台設計家王孟超、作家王鼎鈞、畫家陳正雄、建築家陳邁、指揮家簡文彬。

導演王小隸發表感言時兩度哽咽,她表示得獎不是一人的事,感謝父母、兄弟與好友的傾聽陪伴、學生如導演蔡明亮等、並感謝多年互相扶持、激勵的重要夥伴黃黎明。王小隸在得獎感言中表示自己從小就是一個下品,受到評審的抬愛以及工作團隊的信任與合作,才得以獲獎,並感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中對於文化的輕視。

王小棣導演投入影視工作三十餘年,參與、製作、執導多部作品,得獎無數,1986 年以華視《頂好劇場•秋月春風》獲得第 21 屆電視金鐘戲劇節目編劇獎,隔年又以與宋紘合作的《稻草人》 獲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1997 年推出台灣本土手繪的第一部長篇劇情動畫《魔法阿媽》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片,1999 年執導的公視《人生劇展•九歲那年》拿下最第 34 屆電視金鐘導播獎。2004 年執導的《赴宴》再次以導演的身分獲得第 39 屆金鐘最佳戲劇節目獎,2008 年與溫郁芳、黃瓊慧、張可欣、柯雁心、曾莉婷共同編劇的公視《我在墾丁*天氣晴》獲得編劇獎,再再肯定了王小棣導演在影視工作中優異的表現。

王小隸導演的創作更是關懷社會底層文化,以《全家福》等電視戲劇節目發揮淑世理想,在《大醫院小醫生》、《波麗士大人》、《我在墾丁.天氣晴》等作品中探討校園、兵役、青少年、原住民、更生人等多元議題;1995 年獨力編導充滿民俗趣味與奇想特質的的電影《飛天》; 1998 年的《魔法阿媽》則透過動畫連繫城鄉差異、隔代教養、民俗與成長議題;2004 年《擁抱大白熊》挖掘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在自我認同、人際關係的困境。

得獎記錄一覽

  • 2008 年台灣第 43 屆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公視《我在墾丁*天氣晴》(與溫郁芳、黃瓊慧、張可欣、柯雁心、曾莉婷共同獲得)
  • 2004 年台灣第 39 屆電視金鐘獎,最佳戲劇節目獎:公視《赴宴》
  • 1999 年台灣第 34 屆電視金鐘獎,導播獎:公視《人生劇展•九歲那年》
  • 1997 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劇情片《魔法阿媽》
  • 1987 年台北電影獎,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稻草人》(與宋紘共同獲得)
  • 1986 年台灣第 21 屆電視金鐘獎,編劇獎:華視《頂好劇場•秋月春風》

啟蒙思想,亦師亦友 102 年度優良導師傅秀玲

【系辦整理報導】2014/10/31

「你們不說,那我也不上了!」這句話可以說是傅秀玲老師上課時的經典名言。傅秀玲老師獲得 102 學年度優良導師的獎勵,在大學四年期間,學生陸續接觸秀玲老師所開設的課程,包含「基礎/進階創意寫作」、「影像製作」、「影像視覺元素」、「影視導演基礎」等,秀玲老師也是 23 屆畢業製作的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劇本創作與劇情短片作品。

在教學與生活之中,秀玲老師皆與學生保持良好互動,也經常向學生推薦優良電影,亦鼓勵同學做藝術進修,增進學生對電影和藝術的鑑賞力。無論是在課堂上鼓勵學生發表意見,還是課後透過社群平台呼應大家關心社會議題、提出自身看法,秀玲老師帶領學生跳脫填鴨式教育,開始認知「獨立思考」的重要性,不僅開啟學生視野,也開創學生各種可能性。

與秀玲老師相處過的學生皆深受影響,對老師充滿感謝、讚譽有佳,也樂於分享與老師相處的心得與感念:

  • 「秀玲老師美式的個性直接、活潑,總是鼓勵我們不要只做乖乖牌學生,要注意生活周遭、要多看多聽、生活觀察、藝術觀察,還要深深的剖析自己、看清自己。」(鈺媛)
  • 「在課業方面他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但同時也很鼓勵我們把自己的意見講出來,去挑戰她的上課內容。」(訓安)
  •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她不是給我們答案,而是給我們方法或方向去挖掘、尋找答案。」(佳佑)
  • 「她教的不只是媒體專業知識,也包含學習的態度及熱忱,上過秀玲老師課的大家都獲益良多,我們不僅僅提高了對影像的敏銳度與認知,更學會如何用更謙遜、更寬廣、更專業的視野來看待自己和別人的作品。」(亞雯)
  • 「老師也常分享他觀察到學生之間的友好、疏離、曖昧和隔閡,甚至是誰跟誰再一起,好像沒有學生逃得過他的法眼。」(宜璇)
  • 「平常秀玲老師也願意花時間與大家吃飯聊天,話題不只圍繞在課業上,還囊括人生規劃、生命的價值觀等等。秀玲老師與我們一直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沒有距離感,又令人尊敬。」(嘉耀)
  • 「老師教導我們的不僅是技術,不僅是劇本,而是身為人的道理與方法,這在往後人生是非常有用的,並且才是最重要的。」(劭庭)

從學生們對秀玲老師的真情告白中,能看出對老師的高度評價,也能感受到學生從老師身上學會的自我反思與人生價值,稱她為學生們的「啟蒙恩師」一點也不為過。

學生榮譽

恭喜《蘋果男孩》獲得第 1 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首獎

【撰稿/謝家瑜】2014/10/29

第一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由台灣國際影音與教育協會主辦,10 月 3 日到 7 日,在高雄的奧斯卡影城展開為期五天的全球酷兒電影嘉年華會。由本系王嘉耀、郭芷妡、張勻、潘建明四位同學所製作的《蘋果男孩》也榮獲首獎的佳績,同時也入選第七屆的北京酷兒影展。

《蘋果男孩》聚焦在中學生的性別認同與師生戀議題,文學風格的意味濃厚,是一部迷人的詩意小品之作。在劇組中擔任導演的王嘉耀說:「周遭有許多同志朋友討厭自己的身分,因此生活的很痛苦」,因此《蘋果男孩》便從自我認同為出發點,探討自我性向。主辦單位策展人也是本屆酷兒獎評審林杏鴻表示《蘋果男孩》得獎原因,主要是以校園生活,勾勒出大部分酷兒在校生活的暗戀心情,重點放在師生戀上更是與時事貼近,透過影片,觀影者能夠回溯自己的青春歲月。加上《蘋果男孩》的拍攝技巧流暢,不著痕跡,就故事上、拍攝技巧上都是純熟之作,也是獲獎主因。

而《蘋果男孩》也入選北京酷兒影展,參展的同學說北京酷兒影展,其實受限於政府的阻礙,以及社會風氣的壓抑,能夠舉辦成功,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北京酷兒影展所代表的社會意義,大於影展本身的意義,北京酷兒影展已經舉行到第七屆,參加同學說:「意味著勢必有一股力量潛移在整個社會之下非常久的時間了,不然不可能有人願意跳出來舉辦影展」。

相對於其他亞洲地區,台灣是個對同志友善、同志運動頻繁的國家,而這次的酷兒影展,是台灣首次以酷兒為主題的影展,邀請來自30個國家60部全球獲獎不斷的酷兒佳片來台播映,所邀集的影片主題,包含了近年來在各國都引發熱烈討論的同志婚姻平權、家庭親子、跨性別、青少年性別教育及HIV等多面向議題。

展演活動

超政傳院迎新 期勉新生多元學習

【系辦整理報導】2014/09/12

新學期開始,學校依例在 9 月 10 日~12 日舉行了第八屆「超政新生定位創意營」,以「universe cre8tor

back to top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